原题目:总有一些人的存在令你充满惊喜
——大荔调研记
下午我们又一次进行了调研,这一次碰到了一户特别的人家。
初看一眼,似乎没有什么特别,夏日的傍晚,休息的老人们带着小小的孩子在屋外乘凉,闲聊一些家常……但是,这一次却又充满了惊喜:
在与这位婆婆闲聊的过程中,她不停的与我们探讨着学习外语的过程,让我们这些专心于学习外语的人都自愧不如;而爷爷在听了我们的请求后,欣然答应为我们做一份调查问卷时,戴上了一副眼镜,认认真真在纸上勾画写字时,我们更加从心底诧异于他的认真与负责。
在闲聊的过程中,更加使我们兴奋的是:两位老人竟都是在离我们较为遥远的上世纪60年代里学习俄语的文化人,也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的老学长学姐了。他们的谦虚地说,只是从初中的时候,才学了一些俄语,经逢半个世纪的时光逝去,历经那个文化动荡的岁月,早都在生活的慢慢打磨下,忘记了所学,但是,在我们问到两位老人还记得什么时,一句“товарищ Мао Цзэдун(毛泽东同志)”流利地脱口而出时,我们的心底除了万分敬佩再无其他。
在这里的支教与调研途中,我一直以为贫瘠或者紧缺是这座小镇的代名词,但是,非也:一群群老人里,有远见、有知识、有想法的不在少数,我们习惯性地以偏概全将老人认为是落后与缓慢的步伐,但是却忘记了,他们以曾经年幼稚嫩的身躯历经了那个不安的文化飘摇时期,最终以更为成熟与坚定的信念站在了我们的时代里!
他们,也更加该当之无愧地成为我们最为尊敬与学习的前辈!
活到老学到老,他们对待俄语的态度便值得我们去学习,便足以成为学习的标杆!(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找不到学习的意义的人寻求到了新的方向。)
本次调研活动,只是我们进行走访的一环,为了更好的铸就最美的中国梦,积极响应国家对于中国大学生的号召,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今年以“喜迎十九大·青春建新功”为主题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我们在走访中学习,在学习中升华,力求做最好的自己,以青春来铸就热血,回报国家。
撰稿:王毛艳
校对:杨 丹
指导老师:田腾
|